绩溪火腿、臭鳜鱼、燕笋干、绩溪粉丝、金山时雨茶、山核桃、徽墨……杭州周先生的后备厢放得满满当当。
“五一”黄金周,皖浙天路、鄣山大峡谷、龙川景区、上庄村、仁里村成了不少人的旅游“打卡地”。胡适一品锅、臭鳜鱼、绩溪炒粉丝、绩溪挞粿、绩溪水馅包……享受舌尖上的绩溪风味之旅,“逛了、吃了,再把农副产品装满汽车后备厢,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游客周先生一边整理着后备厢中此行的收获,一边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绩溪县以“徽风皖韵”为底色,依托自然风光与徽文化基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发展旅游产业破圈“吸粉”,并积极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以“农文旅融合+后备箱经济”模式,打通从田间到餐桌、从非遗工坊到游客车尾箱的消费链条,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让它们通过游客的汽车后备箱“飞入寻常百姓家”。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52元,同比增长5.8%。
以“徽”为核,激活产品消费动能。发展“后备箱经济”,有好物可装是关键。作为“中国徽菜之乡”,该县依托徽菜全产业链和金山时雨茶、山核桃等地理标志产品,构建起徽菜食材、非遗文创特色商品体系。游客不仅能带走绩溪黄牛肉、野生石耳、燕笋干等舌尖徽味,还能在非遗体验中选购徽墨、徽雕等手作精品。上庄镇将徽墨描金体验与文创开发结合,推出“四和”主题徽墨。仁里村以徽派雕刻技艺打造“徽山水韵”系列工艺品,传统技艺转化为现代消费符号。伏岭镇以“犭回”文化打造融合地域自然风貌、古民居建筑、非遗民俗活动等元素的文创产品。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内核的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和收藏价值,通过现代设计让传统焕发新生,也向外界传递着属于绩溪自己的乡村美学。
以“节”为媒,拓展农旅融合场景。“吸粉”游玩是发展“后备箱经济”的有效手段。今年3月份以来,该县成功举办2025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中国徽菜美食文化节、绩溪家朋油菜花文化旅游节、金山时雨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IP,将农耕文化转化为沉浸式消费场景。梅干岭梯田春日的千亩油菜花海吸引游客打卡,带动周边农户日均销售山核桃、笋干等土特产超万元。家朋乡尚村“晒秋”活动将辣椒、玉米等农作物铺展成色彩拼图,游客既参与农事体验,又通过“后备箱采购”带走新鲜果蔬。绩溪县百果园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恬然农庄、红岭葡萄园等农事采摘园实现草莓、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现摘现购”,形成“田间即卖场”的消费闭环。
以“新”破局,重构乡村经济生态。盘活古村落的旧宅基、老祠堂,打造出“程鱼落院”咖啡馆、“放空”民宿等新业态,植入徽茶品鉴、徽雕手作等体验环节,实现“场景消费”与“后备箱经济”双驱动。国家级电商直播中心与“绩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双管齐下,年网销额超千万元农村电商企业9户。绩溪臭鳜鱼、荆州山核桃等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冷链物流”直达全国。支持乡村“村播”“厂播”将徽菜、徽式糕点、非遗文化等资源有机融入电商直播,创新农村电商直播新场景。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致富新增长点,涌现出一批“长岭小芳”“蜂媳妇”“好再回食品”等乡村特产“代言人”和直播带货“新农人”。创新利润“631”利益联结机制,即60%给户主,30%给村集体,10%给运营商,农户以闲置资产入股民宿、咖啡馆项目,形成“政府搭台、企业运营、农民受益”的可持续模式。
去时,驾着爱车奔赴乡村;归来,满载田间乡野好物。“后备箱经济”是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的一种模式,发展“后备箱经济”,做好“土特产”文章,对于推动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培育发展新动力、助推乡村振兴,刺激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钱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