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通稿】宣城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及应用新闻发布会通稿
发布时间:2022-06-23 10:04
来源: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各位新闻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下面,我就宣城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主要情况和成果作简要介绍。
一、“三调”工作背景及总体情况
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土地调查条例》“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规定,2018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以下简称“三调”)。
全市800余名调查人员历时3年,全面采用优于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汇集了825511个调查图斑数据,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面查清了我市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全市初始调查成果、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通过国家级核查,2021年11月,我市“三调”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三调”成果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并原则同意后,宣城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在2022年4月25日对外公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二、“三调”数据成果及相关情况
(一)关于耕地调查
“三调”特别注重耕地资源调查,不仅调查了耕地数量、分布、坡度分级和构成情况,还开展了耕地细化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摸清了各类耕地资源家底状况。“三调”查明全市耕地总面积286.26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量的3.44%。
(二)关于生态用地情况
三调”数据显示,我市10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增加47.8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增加20.70万亩,特别是林地增量占全省增量的10.27%,生态用地增加明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始终把生态保护修复摆在突出位置。
(三)关于建设用地情况
“三调”结果显示,全市建设用地165.86万亩,较“二调”增加31.49万亩。我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总体相适应得益于近年来我市经济较快增长和大力实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0年间,全市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腾退村庄建设用地2.08万亩,挂钩建新区面积1.99万亩,缓解了新增建设用地不足压力,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土地要素保障的同时,有效补充了耕地资源,维护了粮食安全,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较好实现了规划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针对“三调”反映出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解决。
(一)加快划定并严格管控三条控制线
按照《全国“三区三线”划定规则》,结合“三调”成果数据,以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底图,加快划定并严格管控我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守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底线。
(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
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两条底线。一是坚决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二是严格耕地农业用途管制。坚持农地农用、粮地粮用,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三是推深做实“田长制”。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将田长制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加强科技赋能,用好省级田长制信息化监管平台,积极发挥县、乡、村三级田长及巡田员职能作用,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理,努力把耕地保护中的风险隐患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四是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紧紧围绕“耕地保护”,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政策,增强公众耕地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统筹生态保护与建设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坚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一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观念,完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二是科学合理安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空间分区与重点工程,尊重自然规律,逐步进行优化调整。三是统筹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与农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性,实施一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四)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市处于皖南山区,山多地少,建设用地和耕地稀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集约高效用地,为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提供要素支撑。一是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引导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市城乡建设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二是推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形成集中连片优质耕地,盘活存量土地,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助推乡村振兴。三是推广节地模式和技术,助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加快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五)强化“三调”成果的维护更新和共享应用
在“三调”成果的维护更新方面,我们将建立国土调查成果维护更新的长效机制。今后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将作为一项制度继续保持下去,严守真实准确的基线,谨遵专业规范的标准,探索以应用促更新、日常维护与年度变更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调查新机制,维护更新“三调”成果,保持调查成果现势性和准确性。
在“三调”成果共享应用方面,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共享“三调”成果数据库。在“多规合一”、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国土绿化、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执法监察和督察、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多测合一”等工作中,已充分利用“三调”成果作为统一底图。同时,我们将根据各部门管理和应用需要,进一步拓宽“三调”成果数据库共享应用覆盖面。二是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三调”成果为统一底版,集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审批及实施监管等相关数据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对各类空间利用数据的统一管理、空间分析、共享服务等功能。三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集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全市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以及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管。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