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5-31 14:33
来源: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江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完善对找回的耕地基础设施跟进的建议》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工作,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及其他农用地管制,不断提升耕地保护管理水平,以实际行动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落实落地落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压实党政同责。调整《市委常委会委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粮食安全重要政策纳入市委、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及粮食安全有关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深入调研耕地保护、秋收秋种等重点工作,将粮食安全纳入县市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二)强化统筹调度。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全局,年初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作出部署,纳入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印发《宣城市2023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细则》,压实各县市区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组织召开全市粮食安全考核工作推进会,对照省考核要求,逐项分解考核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全力推动考核任务落实落细。
(三)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严守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进出平衡”,通过加大调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调研、下发多期通报等多种措施,督促各县市区加大不合理流失耕地整改力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四)科学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根据“三区三线”划定规则,将省下达我市279.05万亩耕地保护目标、249.6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落实到图斑地块,确保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2023年,按照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部署,按时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将永久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核实处置到位,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中现状耕地面积不小于省级下达的任务数。
(五)稳定粮食面积产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耕地质量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积极开展耕地恢复工作。督促各县市区以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全面摸排耕地恢复潜力图斑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地块的特征和利用现状,制定不同的耕地恢复方案,加大投入人力和资金,按照时节引导作物种植,同时把握时间节点,安排机械对撂荒地块进行杂草清除、土地平整和复耕复种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二)积极稳妥推进耕地恢复,做好后期管护。督促各县市区有计划地稳妥推进耕地恢复工作,不允许“简单化”“一刀切”统一强行简单恢复为耕地。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做好恢复耕地后期管护,确保恢复耕地可持续利用。及时开展日常变更调查工作,确保耕地恢复后纳入当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
(三)完善找回耕地设施条件。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规划及全市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将每年找回的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逐步解决找回耕地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四)做好耕地利用技术服务。实施找回耕地专项技术服务,因地制宜推荐粮经作物类型和生产经营方式,集成高产肥水管理和高效防控病虫草害技术,提高耕地周年生产效益。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宣传,了解群众诉求,尊重群众意愿,普及耕地保护知识;针对已恢复耕种的地块,发现种而不管、有弃耕倾向的,及时和群众交流沟通,保证恢复耕地长期耕种。同时,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发放宣传单等丰富宣传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提高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耕地保护政策深入人心。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规划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办复类别:B类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 系 人:江爱青
联系电话:0563-3035923
2024年5月31日